时间: 2023-11-15 18:31:28 | 作者: 海底海工电缆
“机器人通信正常,激光雷达建模正确,执行目标定位命令,开始安装接地环。”随着操作人员下达控制指令后,18公里外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工作现场自动开展带电作业。12月22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应用5G远程控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开展10千伏金海线号杆塔加装接地环工作,这种带电作业方式在国内尚属首次,标志着该公司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化应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青岛供电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科技赋能引领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联合相关的单位成立带电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攻关小组,全力推动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化作业模式的创新应用,在拓展项目种类、末端工器具研发、机器人协同作业等方面始终走在国网系统前列。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青岛供电公司充分依托该公司5G电力切片网络架构,积极开展5G远程控制及全景实时监控技术探讨研究,在机器人端集成5G通信模块、搭建云台相机远程监控系统,在控制终端研发基于5G通信协议下的指令控制程序、嵌入高带宽流媒体播放单元,不断对5G模式下的机器人作业流程和整体功能进行优化改进,最终实现了作业人员远程控制,机器人现场作业的带电作业新模式。
带电作业机器人5G远程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有效推动了配网智能化检修,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安全。下一步,青岛供电公司将坚持“创新引领、示范先行、赋能专业、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围绕配网不停电作业中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全面优化现有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不断提炼创新成果,探索“5G+AI”关键技术深化应用,进一步丰富5G应用场景,着力打造“更高效、更方便快捷、更安全”的新一代带电作业机器人,为新高地建设贡献力量。
大科学时代,研究问题复杂度高、研究设施特殊、研究活动规模大,科学技术创新已不是简单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的冗余成本,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和新动力。
11月8日立冬。虽然眼下在节气上已确定进入冬季,但全国各地似乎在经历“冰火两重天”。最近,我国黑龙江、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均发布暴雪预警。
11月6日凌晨4时起,黑龙江省多地迎来暴雪天气,哈尔滨最大降雪量达20毫米以上,积雪影响了高铁动车组的正常运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投用自主研发的新式动车组融冰除雪装置,融冰效率提高1倍以上。
“风云地球”国际版13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继2022年6月“风云地球”平台投入业务试运行后,中国气象局面向国际用户研发升级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平台,可提供包括云图、要素、灾害事件、气候、模式校验等在内的5大类100多个定量化、多尺度产品和服务,支持不同业务场景。
近年来,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各种异常事件频繁发生,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极端天气事件,这些都对渔业资源的丰度和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进而对捕捞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从演进历程来看,智能手机发展已确定进入传统技术瓶颈期、新兴技术成长期和潜在用户培养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未来或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决定对试点地区(适合使用的范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要求予以调整。
鸿蒙与安卓应用或出现“硬分叉”局面 多家上市公司围绕鸿蒙生态积极吸纳人才
华为最新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鸿蒙生态设备数已超过7亿,已培养数百万鸿蒙人才。
国家邮政局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公司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
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迅速增加的过程。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今年的“双十一”能否再次发挥消费“发动机”的作用,拉动市场“基本盘”,备受各界关注。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9日在德国慕尼黑宣布,将2023年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表彰他在推动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革命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42届大会9日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近期,湖北省科技厅印发《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细则》,首次增设“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主要奖励45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奖金额度为20万元。北斗卫星团队关键人员、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岁数都在30多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上,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已经是技术创新的主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宣与合作者分析发现,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为非本土物种带来胜过本土物种的优势。刘宣等人对443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评估了陆地、海洋和淡水栖息地里1852种本土动物、187种非本土动物在极端天气事件下的反应。
经过5年科研攻关,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这个“不算太糟”的结果就是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研究人员花费了近3年时间才让它成功降世。
记者9日获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