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服务

市场服务

稳扎稳打有干头蓬莱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集群提质扩容产值达到145亿

时间: 2024-06-08 01:57:39 |   作者: 市场服务

产品详情

  向海图强,向新发展。当下,驱车沿蓬莱海岸线前行,不仅能欣赏到让人流连忘返的仙境美景,还能远眺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感受到这片海岸上涌动着的发展浪潮。

  伴随着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持续不断提质扩容,2023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进出口额87亿元,同比增长170%。一艘以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为核心制造先导区的百亿级“海工产业航母”已然挺进深蓝……

  投资6亿元新建的10万吨级9#泊位正在加紧建设中,船舶靠泊等级将由原来的7万吨提升到10万吨;港口风电叶片自主吊装作业效率提升40%,吊装能力从40吨提升到500吨,创造了山东口岸最长风电叶片吊装等多项口岸新纪录;2023年,风电设备出口量累计达340万方,同比增长200%,今年一季度完成21支风叶吊装作业,同比增长20%……蓬莱港区内,一组组正在跳动变化的数字,如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音符,见证着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集群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历程。

  依海而建,74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共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自然水深10米—24米,是北方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很适合超大、超长、超重的设备外运需求,为全力发展低碳环保的风电产业奠定了基础。

  同时,蓬莱位于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基地的轴心位置,向北距离半岛北风场50海里,向西距离渤中风场120海里,向南距离半岛南风场180海里,无论从运输成本还是施工便利性来看,都是省内海上风电最佳的制造施工运维中心。

  产业发展,离不开“内生外延”的双轮驱动。蓬莱在海上风电产业园区内布局重装港区、大件制造区、配套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区“四大片区”,服务于整条产业链的建设。周边的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烟台钢研、烟台科技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持续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将外延的服务配套推向极致。

  目前,园区内海上风电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齐发力,上游布局的研发检测板块,已建成东方电气叶片检测实验台,是省内唯一的超长叶片检验测试平台,其检验测试能力排名全国第二;中游布局的装备制造板块,已集齐了以上海电气为代表的主机、以东方电气为代表的叶片、以大金重工为代表的塔筒桩基和以起帆电缆为代表的海缆等部件,制造业链条基本完善;下游布局的施工运维板块,已落户山东送变电海缆运维基地项目,将与东源送变电、烟台打捞局组成联合体,形成规范高效的海上施工运维能力。

  至此,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已形成规模,经过不断提质扩容,2023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进出口额87亿元,同比增长170%,开始聚力抢占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制高点。

  世界500强、全球三大工业气体巨头之一法液空,连续8年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排名第一的上海电气,目前国际风电行业单体产能最大、资质最全的海上风电塔筒和桩基设备供应商大金重工……一系列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户园区,成为蓬莱依托海上风电产业链招大引强、集聚发展,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最强力抓手。

  “去年,我们生产的7-18兆瓦等级的海上风电机组叶片产量是240支。今年,我们将持续升级生产线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超长叶片。”东方电气总经理王鹏说道。

  在这些企业落户的带动下,7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园区,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磁场效应。2023年,新引进韩国现代重工、山东送变电海缆运维基地、华能半岛北50万千瓦K风场、中远海运物流重装基地等世界500强企业4家;新引进上海电气风电主机、中国钢研海工网络站点平台项目,近期将签约上海电气锅炉厂等行业头部企业,构建起风电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未雨绸缪,为避开风电行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红海”竞争,蓬莱还谋划提出了“两海”发展的策略,鼓励企业提前布局海外和深远海市场。海外市场方面,大金重工的塔筒、桩基产品已全方面进入德国、丹麦、英国等欧洲市场;巨涛重工的导管架建造能力位居国内第一方阵,新增俄罗斯、英国等海外订单。深远海市场方面,辖区内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集来福士等多家企业组成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联盟,共同探索推进海上风电漂浮式基地示范项目。

  如今,放眼蓬莱东部海岸线,一系列重大海上风电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风电产业大件运输、技术服务、人才配套等要素保障日趋完善,各种类型的产品出口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俄罗斯、巴拿马、阿根廷、智利等全球近30个国家。

  当前,全球海工正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景气周期。省里将船舶海工、新能源装备两条产业链列入全省11个标志性产业链,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市里提出“加快建设蓬莱19平方公里海工研发总装、配套、物流产业园区”,这给了蓬莱风电全产业链难得的发展契机。

  确立“一二三”发展思路,打造以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为核心制造先导区的19平方公里蓬莱海工产业园,当下,蓬莱海工产业园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一个集群”——海洋工程全产业链集群。按照工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要求,持续擦亮“海洋工程”“海上风电装备”两个省级产业集群金字招牌,全力打造“海洋工程全产业链集群”。

  深耕日韩、巩固欧美。以现代重工、法液空为切入点,瞄准日韩、欧美市场,积极招引工程设计、总装建造、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电气设备等项目;以中集来福士为切入点,瞄准海外供应商,全力推动船用吊机、系泊系统等配套项目落地;鼓励企业拓展海外订单,力争到2025年,海工外贸出口占比从40%提高到60%。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支持东方电气创建国家级风电叶片检测实验中心,推动巨涛重工打造国际一流水准海工设计院;持续深化与烟台大学、哈工程烟台研究院以及中船相关院所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攻克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深远海风电装备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做实大金重工省级风电装备创新中心、中国钢研船舶与海工互联网蓬莱服务平台,打通海工材料研制前端,带领企业布局碳交易市场。

  东部规划布局7.5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海工产业的核心制造先导区,规划增加FPSO、海洋工程模块、大型石化装备等制造板块,重点跟进上海电气锅炉厂、中集来福士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打造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中心的核心区。

  中部规划布局3.5平方公里的重装装备出口基地,加快港口功能提升,年内完成10万吨级9#泊位建设,同步发挥现有6个万吨级泊位和深水航道优势,着力提升风电装备、大型海工模块、大型石化容器等大件装备的储运能力。推动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工程物流头部企业发挥工程EPC设计、物流运输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供应链嵌入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装装备出口中心。

  西部规划布局8平方公里的修造船和海工研发基地,积极实施京鲁船业产能提升行动,寻求与中船、潍柴等头部企业组织合作,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企业建造的“海豚一号”于去年首航离蓬,这是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船,标志着蓬莱的海工产业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推进烟台融发海洋总部大厦项目,吸引科研院所入驻,打造省级海工研发中心。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海上风电产业链的聚集发展,正成为蓬莱现代化海工产业体系完善的又一核心引擎,源源不断为全市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输出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