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气设备检验测试行业需求空间巨大 企业争相入局 竞争日益激烈

时间: 2024-05-30 16:38:15 |   作者: 行业新闻

电缆型号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气设备检验测试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电气设备检验测试主要是指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电气、机械等状态进行仔细的检测和监测,来获取其运作状况、运行质量等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并在也许会出现故障或性能直线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做维修、更换,从而保障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气设备检验测试是检验测试行业的细致划分领域。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检验测试行业作为质量基础设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渐突出。依据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电力(包括核电)检验检测机构营业收入由32.1亿元增长11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8.6%。电气设备检测市场规模从2018年14.9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61亿元。

  得益于市场向好,电气设备检测相关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电力(包括核电)检验测试机构数由 259 家增长至 503 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7%。

  从检验检测专业领域来看,2022年,机构数量排在前十位的检验检测领域为:机动车检验(14880家)、环境监测(8555家)、建筑工程(8212家)、建筑材料(7479家)、其他(5872家)、水质(3556家)、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3447家)、农林渔牧业(2897家)、卫生疾控(2696家)、司法鉴定(1538家)。虽然我国电气设备检测相关企业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从事电力检验检测领域的机构中,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检验测试的机构相对较少,业务规模达到亿元以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少,大型项目多被实力较强的机构承接,市场竞争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随着我国发电侧和用电侧的持续增长需求,将带动中间的电力运输和调配环节进行升级革新,进一步催生输配电领域电气设备的优化以满足电力资源调配的需求,拉动电气设备检验测试的市场空间。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电气设备按功能可划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两大类。一次设备指直接用于发电、输变电、配电系统,承担电力输送与电压转换的输配电设备,如高压开关、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互感器、绝缘子、整流装置、电缆等,二次设备则主要是针对电力设备控制及电网自动控制、保护和测量的设备,主要包括继电器、测量仪表、信号设备、控制电缆等,是对一次设备起到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设备。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动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建筑、新能源以及船舶等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输配电网建设与特高压网架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促进我国输配电一次设备行业实现了高效发展,输配电一次设备需求的増长带动了电气设备检验测试需求的増长。

  电气设备检测作为检验测试行业的细分领域,属于电力行业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以及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提供质量保证。电力二次设备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实现万物互联的目标,将给电力二次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创新机遇和市场需求,因此电力二次设备行业发展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息息相关。在国家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额也开始逐步提升。随着二次设备需求的増长,二次设备对于检测的需求也快速增长,2022年达到了4.62亿元。

  近年来我国的电气设备检测行业发展迅速,竞争也比较激烈,从行业竞争情况来看,目前电气设备检测服务的机构分为三类,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电气企业下属试验研究院、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

  电气设备制造企业通常内部设置实验室,主要为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内部的研发中间测试提供质量检查,代表企业有:电科院、上海电气设备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南阳防暴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主要为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等下属的试验研究院或检测认证中心,主要为电气企业内部的到货验收及测试服务,代表企业有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实验检测中心等。

  独立于电气设备制造商和使用方,受委托提供科研成果鉴定试验等服务,代表企业有上海电气设备检验测试所、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等。

  目前在行业里比较知名的电气设备检验测试品牌有电科院、西高院、平高集团、许继集团、山东电工电气、南瑞恒驰、重庆博瑞、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高压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试验中心有限公司等。